汇通学院百科

非流通股

话题-后台 话题-后台 话题-后台 话题-后台


1.什么是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是指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它与流通股相比,除了流通权不同之外,没有任何区别。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买卖,它还可以通过拍卖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通,但必须获得证监会的批准。


2.非流通股是如何产生的?

说起非流通股,还要追溯到股市成立初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同时又不失去国有经济的控股权,采取了增量发行股票的方式,即在原有的存量国有企业资产基础上,再溢价增发一些股票,原有股票则变成非流通股,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流通。这一制度在其后的新股发行与上市实践中被固定下来,形成了我国股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独特格局。


3.非流通股的弊端有哪些?

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个市场,这使得股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发生了扭曲,股价不能有效地作为评判上市公司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非流通股的比例大,使得流通股规模小,大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资金优势来影响甚至控制某个股票的价格,从而使得股票价格波动增大。

另外,由于不参与市场炒作,非流通股股东的成本一般是1元1股,流通股股东的成本可能被炒到20元1股,大家享受同样的分红,收益却大相径庭。不仅如此,大股东一股独大,流通股股东完全插不上嘴。由于控制权的僵化,控股股东就算经营不善也无法被取代,日久天长,企业也就失去了活力。

所以,降低非流通股的比例对股票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降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而且让股票价格更为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

                              

4.股权分置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2005年4月29日,我国启动了股票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的就是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改革的标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通过改革,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原本低价获得的股票现在可以高价卖出。但另一方面,大量非流通股票进入市场流通,导致供大于求,股价下跌,会对流通股股东造成损失。所以为了公平起见,非流通股股东必须要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呢?这显然是个大股东与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具体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母公司,体量巨大,俗话说“心宽体胖”,他们相对较好说话,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小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股总量的30%之高。具体的方案大多为每10股对付3股,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


5.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

首先,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对流通股股东来说,通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其次,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最后,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将提高投资者信心,使我国证券市场摆脱困境,避免被边缘化,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有著名的业内人士把股权分置问题形容成悬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落下来才能化剑为犁,现在这把“锋利之剑”已经开始熔化。


热搜词条